English

北京44中不断提高办学效益

1998-07-15 来源:光明日报 记者 邢宇皓 我有话说

本报讯在教学“硬件”和“软件”条件基本具备的前提下,靠什么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?近年来,北京44中学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发挥管理功能,提高办学效益的新路。

44中始建于1953年,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创建的第一批公立中学之一。建校以来,尤其是近10年来的自我发展,该校已成为拥有知识层次高、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,具备现代化教学手段、实验室设备齐全、具有较高社会声誉的完全中学。

然而,44中却并不满足于这些已取得的成绩。校长齐桂兰认为,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,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相应增大,管理已成为提高办学水平至关重要的因素,而学校应从以往经验加人治的办学模式向科学化、法制化、人格化的管理方向发展。

针对学校管理曾经出现过的德育、教学、行政各自为政,工作安排时常“撞车”,难以在“育人”上形成合力的现象,该校提出了管理的科学化。学校要求所有教职工集中时间参与校情研究,提出建议,明确“德育为首、教学为中心”的办学原则,对各自的工作实施整改,使学校决策更加科学有效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坚持“闭环管理”,即规划部署、组织实施、过程诊断、反馈矫正、效果评价、再部署的过程,做到评价客观、赏罚分明,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。在管理法制化方面,该校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《教师须知》、《学生必读》、《岗位职责》和《规章制度》等4本手册的制订,既使师生们明确了国家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,又克服了学校管理凭经验说了算,事前无规章、事后堵漏洞,低水平随意性的毛病。该校还力求使管理民主化和人格化,学校管理充分做到理解人、关心人。学校每年都召开教代会对学校发展规划、结构工资方案等重大管理决策进行论证,平时建立校长信箱,为群众提供发表意见的讲坛。在教学方面同样突出对教师的尊重,每一位教师都要参加分科教学座谈,同一学科的教师对其同事的课堂教学进行“诊断”,真心诚意地帮助其找出不足、改进教学。

该校在加强管理的同时,还想方设法为教师创造进修、提高的机会,目前已送10名青年教师攻读北师大和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,为学校跨世纪的发展进行人才储备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